(相关资料图)
指股网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硅基材料的机会可以从有机硅体系,以及硅基新材料两个方向来看。有机硅体系的核心出路在于一体化,硅基新材料的核心在于纳米化和高纯化。有机硅单体产品同质化,除规模效应外,核心在于厂商向上延申实现工业硅自供带来的成本优势。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有机硅:规模效应+工业硅自供构筑成本优势,低成本工业硅已成难以复刻的资源壁垒。有机硅单体产品同质化,除规模效应外,核心在于厂商向上延申实现工业硅自供带来的成本优势。工业硅的成本差异主要来源于产区间的电价差异,电价较低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工业硅的主产区,而其中在西北自备燃煤电厂的工业硅牢牢锁定成本曲线最左端。在政策严控新建燃煤自备电厂的背景下,现已具备自备电工业硅产能的有机硅一体化厂商优势显著。
气凝胶:电池隔热需求是气凝胶规模化的突破口,降本有望逐阶打开其对传统绝热材料的替代空间。气凝胶过去主要应用于能化领域隔热,但在该成本导向较强的场景中未能放量。电池安全强制要求带来的隔热片这一新应用,而非传统应用场景下的替换,才真正为气凝胶的规模化拉开序幕。气凝胶具备较大降本潜力,规模化后的市场竞争有望促成工艺优化+技术迭代两阶段降本,为其实现对传统绝热材料的替代带来可能。
高纯石英砂:原矿资源+提纯工艺构成核心壁垒,高度集中的行业格局难以撼动。我国在3N~4N中低端产品已充分国产化,而用于半导体、光伏的4N5以上产品国产化仍在路上。就高纯石英砂的生产来说,稀缺的优质原矿资源是根本,而我国缺乏相应优质矿源,因此对厂商的提纯工艺提出更高要求。从行业实践来看,提纯工艺壁垒极高,短时间内难以攻克,国内预计仍将延续一家独大的格局。此外,部分企业尝试布局合成高纯石英,但其由实验室到商业化量产的进程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多种二氧化硅粉体: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性,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充分,关注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二氧化硅粉体种类多样,我们重点探讨天然二氧化硅中的硅微粉,及合成二氧化硅中的气相法和液相法白炭黑。二氧化硅粉体材料均可用作填料补强,同时根据各类粉体产品的特性各有侧重应用。不同级别产品的应用跨度较大,各下游所关注的性能指标存在差异,厂商需通过配方和工艺的控制生产特定产品。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应当关注国产化率低的中高端产品类别,例如作为开口剂、防锈颜料、催化剂载体等的液相法二氧化硅,以及应用于高端芯片封装等的电子级球形硅微粉。
文章来源智通财经由指股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