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
原标题:要紧盯多元化生活方式变化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资料图】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有“木匠之乡”之称,其是我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去年家具产业总产值达25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销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增速明显。
不只是在“木匠之乡”南康区,全国范围内,家具市场的销售上涨都是可见的。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在今年8月份销售额1259.51亿元,同比上涨45.95%。今年1月至8月累计销售额同比上涨17.59%,全国建材与家居消费终端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天眼查数据也显示,我国现存家具相关企业超1100万家,今年1月~9月新增注册企业近276万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85.5%。投资者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家具产业与居民在“住”这一方面的消费存在密切关系。在部分消费者的住房需求逐步从“从无到有”变成改善型之后,消费者对于家具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消费者在居住方面不再刻意追求“一步到位”,租房、换房趋于频繁,家庭规模也趋于小型化,这就使得消费者更加青睐便捷化和多用途的家具,例如可以折叠和拼装的家具等。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日趋智能化,自然也希望家具也能够融入智能化生活体系之中。
事实上,消费者居住需求变化的背后,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家具产业需要与消费者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相结合。要知道,传统的家具产业,不论是设计还是生产、销售往往是制式模式,都尽可能用一种或几种家具,适应更多户型的需要,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而当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之后,家具产业需要修改的不只是设计图,而是相关产业链条和各个细分专业分工领域都要有所调整,有的放矢地创新。
换言之,未来家具将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究竟“哪一面”更好,没有标准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新需求,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也要注重在更新设计理念的同时,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毕竟,家具不只有功能属性、经济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设计、制造和使用,不只反映了工艺技术水平的进展,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状态。
正因如此,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家具使用周期往往较长,其设计、制造和使用,也要为未来的发展可能适度留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