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易拾
一首歌从发布到成为全网焦点需要多久?《罗刹海市》的时间是三天。7月19日,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发布,三天后《罗刹海市》引爆,随即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攀上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搜第一。
(资料图)
十天过去,《罗刹海市》的热度至今仍在继续,对于歌曲的讨论仍然络绎不绝,当代互联网的传播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刀郎也因此成为最大受益者——在流媒体时代,一首歌一旦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赞是弹,最终结果都是给歌曲带来巨大的播放量,并因此给音乐人带来可观的收入。
《2002年的第一场雪》当年虽说下得猛烈,但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也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如今整个音乐宣发链已经大大缩短,并在《罗刹海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4年1月,刀郎发行专辑《刀郎》,专辑中的主打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随后红遍大江南北。
据当年的媒体报道,从2004年4月开始,刀郎感觉到了明显的市场动向,“尤其是4至6月这两个月,我基本上天天是晕的,不断传来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据《三联生活周刊》)
这在传统唱片业模式下并不算离谱,传统唱片业时代,从主打歌发布到专辑发行的前后三个月是关键的宣发期,这三个月能有响动,专辑大概率能成,否则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
《刀郎》的特殊性在于,它并没有遵循传统唱片业的宣发模式,从电台打歌和电视台播放MV开始,步步为营。《刀郎》更多靠的是“野路子”,把唱片当旅游商品卖或者送给发廊、音像店循环播放,从而最终带动歌曲的自发传唱。
但无论哪种路子,在那个年代,三个月的发酵期基本上是免不了的。而从当年的媒体报道看,《刀郎》火到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并成为全国性的现象,大概是在2004年6月,大量北京的专业媒体和知名乐评人开始议论刀郎,门户网站为此做了专题。
当年的门户专题如今这段发酵期被极度压缩了。《罗刹海市》的相关话题在7月23日冲上微博热搜前十之后,便开始受到一些专业媒体的关注,7月25日这一天,《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的公号都发布了刀郎和《罗刹海市》的相关文章。
随之而来的是歌曲播放量的快速增长,据乐评人三石一声在微博上发布的数据估算,23-25日是《罗刹海市》,在这三天里,歌曲在腾讯音乐三大平台的歌曲播放量相比发布之初增长了数百倍。
一如当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走红被认为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如今的《罗刹海市》刷屏也有观点认为是一种“营销”。
事实证明,“媒体炒作”是一种误判,但《2002年的第一场雪》当年走红也有营销上的“野路子”支持。只是,20年后的今天,《罗刹海市》的传播路径,已经完全不同。
从短视频平台看,歌曲的“传播走向”是比较清晰的。
在抖音上,《罗刹海市》最早发布于贩卖车载U盘的高流量音乐号,带动了第一波的传播。
这些号最初的文案里,虽然有提到歌曲“骂人不但脏字”,却并没有很明显的指向性。但在评论区里,大量的网友评论提到了其他歌手。这大概是《罗刹海市》冲上微博热搜的起因,这首歌找到了情绪上的“引爆点”。
短视频传播最有效的扳手是“情绪”,一旦情绪上头,流量大闸也就打开了。这种“情绪”随后蔓延到了各大社交平台,并最终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上一次类似的“全民狂欢”是年初的《乌梅子酱》。《乌梅子酱》去年年底发布之后并没有太大响动,但乐评人帮《乌梅子酱》架设了“引爆点”,用“俗不可耐”点燃了大家的情绪。
无论是《罗刹海市》还是《乌梅子酱》,都因为存在明显的情绪对立面而给情绪不断发酵创造了条件,让任何讨论都能带来二次传播,并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病毒式的疯狂裂变。
其中当然不乏以讹传讹的情况,比如“《罗刹海市》80亿播放量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在“情绪漩涡”里,事实变得不再重要,并因此制造了新的情绪角力场,延续了歌曲的传播期。
对于歌手来说,情绪的无限扩张很可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舆论反噬”,“破纪录”无疑会成为新的网络笑柄,但在流量时代,架不住总有人更在意的是“即时满足”。
大家都愿意相信,好的作品不需要营销,但“金曲之父”、史上第一首百万销量单曲《舞会之后》的创作者查尔斯·哈里斯在一百多年前就强调过:“一首新歌必须经过唱、演奏、哼唱,反复地灌输到公众的耳朵里。”
短视频之所以在歌曲宣发上好用,就在于通过调动大众情绪和生活场景的结合,让一首歌能够跟海量用户快速连接,并以最快的速度“反复地灌输到公众的耳朵里”。
但这并不意味着歌曲只要借助短视频宣发,就一定会火。实际上,在《乌梅子酱》降温之后、《罗刹海市》升温之前,内地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能引发全民热议的现象级歌曲了。
这段时间里,没有歌曲在做营销吗?没有人在“带节奏”?当然有,只是这些歌曲不像《罗刹海市》这样具有全民参与的吸引力——有的人翻唱,有的人翻旧账,有的人谈音乐,有的人聊文学,有的人造假,有的人辟谣,总之,任何角度,任君选择。
确如“自媒体之父”丹·吉尔摩所预言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媒介”的时代,人人皆是信息生产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首歌曲如果能引发热议,情感共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情绪疏解的空间,让人们主动参与进来,把自身的媒介性发挥到极致。
结果是,看着现在网上发生的一切,不由的让人想起《罗刹海市》的歌词,“爱字有心,心有好歹,百样爱也有千样的坏。”《罗刹海市》因此真正变得完整了,歌曲发布才半个月,再听已是曲中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