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航班退改签”诈骗卷土重来,信息泄露谁之责?
国际商报记者 刘旭颖
随着人们恢复商务、探亲和旅游活动,“机票退改签”相关诈骗重现江湖,各类投诉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相关报道,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有部分旅客在临近起飞前遭遇了“退改签”类的信息诈骗,国家反诈中心等相关部门也再次呼吁加强信息保护,提醒旅客小心防范骗局。
(资料图)
手段层出不穷
假期来临,当消费者忙着订票时,也有人忙着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以“飞机故障”“天气不好”等理由“帮你”退改签机票实施诈骗。
据媒体报道,国庆前夕就有旅客因为“退改签”相关诈骗,损失甚至超过200万元。反诈中心也持续发出预警,提示消费者注意此类骗术。
这类诈骗往往发生在假期出行高峰,且处于旅客出发前的短暂时间段,令人防不胜防。一些旅客在网上订购机票后,出发前收到“航班取消”等短信,提示旅客在支付软件中领取补偿,而当信以为真的旅客按“客服”要求下载指定APP、开启屏幕共享,以及远程听取“客服”要求作出一番操作后,却发现卡中的存款被不断扣除甚至悉数清空。
实际上,这类诈骗手法并非最近才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退改签”相关诈骗起码风靡了十余年,只是随着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群体增加,更多旅客遭遇了骗局。这类诈骗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再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加之十分繁杂的操作流程,使旅客很容易上当。
业内人士提示,旅客在接到相关电话时,首先需要冷静,尤其被告知会补偿款项时可以判断基本为骗局,务必不能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以及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而查询航班信息要通过官方渠道,如航司和在线旅游社(OTA)官网。
信息泄露环节多
由于“退改签”诈骗短信通常发送精准,“客服”也能准确报出旅客姓名和证件信息,不少旅客在事后投诉时往往认为是购票的航司或者OTA泄露了出行信息。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民航专家表示,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既包括旅客可以接触到的在线旅游平台、航司、代理人,还包括中航信、运营商等中间方及终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但据某在线旅游平台介绍,大型在线旅游平台通过了国际认证的安全标准,用户信息处于加密状态。而民航公司中旅客个人信息流转链接很长,甚至保险公司、租车平台等都被牵涉其中。
一位在旅游网站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大型在线旅游公司对自身品牌、声誉非常看重,没有必要靠泄露用户信息这种方式来获取“蝇头小利”。
上述民航专家也认为,大型平台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在这一渠道购票最为安全。而通过小红书、微信等平台添加所谓的机票代购人士购票,遇到诈骗的风险更高。
层出不穷的诈骗为消费者的出行添了堵。据业内专家介绍,“退改签”信息诈骗是电信诈骗的一种。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目前诈骗高风险领域包括金融、零售、汽车、互联网、物流、电商等。由于今年旅游的持续复苏,出行领域也被诈骗分子重点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万起。公安部门也投入了很多力量进行案件侦查和反诈科普,业内也一直在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民航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票务服务提示告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官网显著位置公布预防短信诈骗的提示信息,在旅客通过公司官网、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手机APP等渠道购买机票成功后,应及时以短信等形式推送预防诈骗的提示信息。
业内某在线旅游平台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公司的订单信息访问、信息对外传输等工作都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数据安全法要求进行,同时每年都会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供应商的整体安全水准。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信息贩卖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多方共同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