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来了“发明家” 环球即时看
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3-05-24 07:45:41

原标题:基层民警化身“创客”进行技术革新——

警营来了“发明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丹丹

日前,在第11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1号馆内,“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挤满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基层民警化身“警营创客”,集中展示了一批在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成果。

“西湖捞哥”自创“水保”

刚下水的红色遥控救援船,“嘭”地一下变成了落水者手中的救生圈;一根长杆上,装有探照灯、摄像头、显示屏等多个设备,有了它,手机掉进西湖里也不用怕。

这两项装置,共同组成了名为“水保”的水域救捞智能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者,是一支被群众称为“西湖捞哥”的民警队伍。

“‘水保’有效解决了以往水域救助警情中的痛点、难点。”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水上派出所副所长楼海锋告诉记者,溺水警情常常面临水域环境差、救援装置难以精准抛投等问题,而水下环境能见度低、未知因素多则给物品打捞造成了许多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团队前往基层一线,全方位革新救捞理念、救捞方式和技术应用,实现了水域救助的智能化处理。一方面,面对突发溺水警情,自带摄像头、会话装置的“遥控小船”,能够以最快每秒5米的航速“游”到溺水者身边,借助水溶起爆和二氧化碳气瓶,完成自动充气,让小船“秒变”标准救生圈。另一方面,物品水下打捞杆配备了摄像头和探照灯,可以清晰地把画面传至另一端的显示屏,底端安装的3D打印防滑夹则有效提高了打捞成功率。

“使用至今,‘水保’成功打捞手机410部,挽回财产损失近355万元。”楼海锋介绍。

5秒让“背包”变“战甲”

在参展者的共同注视下,民警迅速将一个“普通的旅行背包”变成了“战术防护服”,前后仅仅花了5秒钟时间。

“变身”之后的民警,胸前有防护背心,内置催泪剂、护臂盾、防刺防弹芯片等多个装置;背后则有手铐袋、警棍槽。与此同时,警灯、警戒口哨、隐形耳麦、秘拍摄像头、单警GPS定位系统等一系列警用装备,都被“隐藏”在这款“易伪装警用抓捕战术背包”里。

“我们公安民警始终冲在第一线,为了减少战友受伤甚至是牺牲,我们不断升级了这款战术背包。”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民警欧阳松介绍道,该装备解决了传统防护背心功能单一、执行任务前穿戴暴露民警身份等问题,兼具伪装性、安全性和实战性,在“三分钟制服对象”的战术理念基础上,5秒内实现从伪装侦查到防护武装的功能转变。

“如今,该装备已服务到全国28个省市的6000多名民警,协助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000余个,实现了着此装备零伤亡的奇迹。”欧阳松说。

机器人成了“活靶子”

在传统射击训练中,打“死靶子”是一大痛点。而在“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中央,有一台让神枪手都屡屡脱靶的5G智能机器人靶,它的名字叫作“威龙”。

担任射击“活靶子”的“威龙”,既能模拟冲撞、围攻、刀斧砍斗等实战环境,又具备5G通信、声光干扰、追踪人体、全向移动、自动报靶等多项功能,能够有效锻炼提升民警临战处置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见过。”谈及发明缘由,“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表示,自己最初想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为了让基层民警尽快用上更多警用机器人,在“威龙”之外,黄晨还研制了反恐排爆机器人、车底侦查机器人、智能巡逻机器人等多个产品。

夏有烈阳,冬有寒霜,从晨光熹微,到戴月披星,警营里的“发明家”,于平凡时光中书功勋彪炳,在漫长岁月里不负如磐初心。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