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系列报道(引题)
【资料图】
开局平稳逐月向好 我国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主题)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贸大盘稳中向好。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平稳转段,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生产和需求逐步改善,推动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
二是经营主体稳中有进。今年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了5.9%,外贸“热度”稳步提升。其中,数量较多、灵活性较强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继续保持在一半以上,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新动能稳中加固。面对当前外需减弱的挑战,我国外贸迎难而上,外贸竞争的新优势、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对外贸整体稳中向好发挥了更为积极作用。
“在开局平稳、逐月向好的同时,可以看出我国外贸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吕越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外贸市场向多元化开拓发展,对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均保持10%以上的正增长,规模合计占比达到28.4%;从产品结构来看,新优势产品的业绩表现突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相较于去年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外贸结构的优化还体现在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协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产业优势也更加凸显,今年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机电产品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同类产品整体水平。
刘英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局稳中向好也为二季度与全年外贸走势打下了几方面基础:
一是信心基础,当前,尽管外需疲弱叠加加息双重因素冲击,但是我国外贸依然创出了开门红,各项指标表现良好,这为我国全面实现进出口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订单基础。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各项指标数据稳中向好,有不少出现50%以上的增长,这为二季度以及全年打下了良好的订单基础。
三是发展基础。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全面恢复和增长,也为全年进出口贸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发展基础。
“当前,全球贸易同步走弱、海外需求明显放缓,叠加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下,我国一季度进出口开局仍实现稳中有增,展现出较强的外贸韧性,向市场主体和世界各国传递出中国经济已稳步进入回升轨道的积极信号,缓解了市场对外贸拖累经济增长的担忧,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吕越说。
吕越表示,持续优化的外贸结构有助于进一步稳住外贸基本盘。一季度,我国与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经济体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为稳外贸提供新的增长点。此外,与新能源、绿色低碳领域相关的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及汽车出口表现强劲,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竞争的新优势呈现稳中加固的态势,这或将是未来我国出口保稳提质的核心支撑。
据海关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连续四年担当我国外贸发展主力军。2022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0.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吕越表示,不仅参与外贸的企业数量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增,而且在传统和绿色产品出口,以及初级产品和消费品进口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民营经济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为二季度和全年稳外贸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较强韧性,开局稳中向好,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吕大良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形成直接冲击,同时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难预期性,我国外贸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