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科院抗孢囊线虫育种成了当务之急
科技日报| 2021-10-08 10:03:54

“在今年入伏后连续24天干旱且重茬11年的地块,垄三栽培示范区‘黑农531’实收测产实现亩产270.0公斤,超越大多数同期品种,成为今年大豆生产中的‘明星’品种。‘黑农531’大豆新品种实现了抗线、高产、优质同步突破,颠覆了人们对种植抗线品种难以实现高产的认知,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9月30日,专家组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的“黑农531”号大豆品种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评估并给出如上评价。

专家组由黑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黑龙江省种业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农技推广站、东北农业大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相关行业专家组成。

据“黑农531”育成人、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王家军研究员介绍,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严重制约大豆生产的全球性病害之一,一般可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产。中国是最早被发现有大豆孢囊线虫的国家,同时也是受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大豆主产区,同时也是大豆孢囊线虫的重发区。在发病比较严重的2009年,大豆播种面积7290万亩,受线虫危害面积占全省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发病面积占当时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病已经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是最直接、经济、有效、环保 的措施。黑龙江省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朝文表示,虽然目前黑龙江省专门设置了抗线虫区,并审定了30多个抗线虫品种,但是早期的抗线品种在外观、抗倒性及产量等方面均不理想,选育出既抗孢囊线虫又高产的大豆品种就成了当务之急。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植保室线虫病害研究团队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监控和生理小种监测工作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发现并报道了生理小种发生变异。该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选育出系列抗线大豆新品种。其中,2021年审定通过的“黑农531”适于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在适应区内,线虫重病区种植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非线虫区种植与高产品种相比不减产。除抗线虫外,该品种粒大、脐黄色外观品质好;茎杆有弹性抗倒伏抗性好;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05.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7%,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51.5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6%,产量高且稳定性好。脂肪含量22.34%,达到高油大豆品种水平,该品种在抗病、抗旱、耐密、抗倒伏、高产等方面均表现突出。

该团队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北移后,北部区大豆孢囊线虫病渐趋严重且没有抗性品种的问题,已完成早熟抗线品种的储备。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和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大力支持下,有望尽快实现北部早熟大豆产区抗线品种从无到有的突破。(通讯员 王红蕾 记者 李丽云)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