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短波红外光电材料研制的光电探测技术,无论是在森林火灾、资源探测,还是粮食色选及工业检测中都能够实现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识别,有效解决人们的视觉障碍,以及识别肉眼看不到的物质。21日,无锡中科德芯光电感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正式投产,江苏省省级院士工作站同时揭牌。
记者了解到,短波红外技术及其相关光电材料的应用领域广阔。如发生森林火灾、丛林火等,烟雾会阻碍消防员在地面或空中的视线,很难精准判断地面火情。
一旦失去控制都会给当地居民和自然资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快速有效的火灾探测对于保护基础设施及确保居民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通过利用短波红外透过烟雾,可以突出着火点,就能让消防员知晓需要注意的区域。
相关专家透露,目前,由于短波红外技术具有的特殊性,已成为在海陆空领域的“新一代”技术。尤其将短波红外与长波红外融合,能够实现以最大化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但相关主要技术和材料,国外长期进行封锁,对探测器产品实行严格禁运。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短波红外技术及其相关光电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与国外技术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如 InGaAs焦平面探测器,在面阵规模、探测灵敏度、产品成本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亟待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探测器产品技术水平, 推动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于一体,在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领域拥有全链条研发体系。早在2年前,我市就与该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深化院地合作,共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将无锡高新区打造成为光电技术领域的创新高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无锡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蒋敏说。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丁雷介绍,该基地由无锡高新区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合作共建,主要从事短波红外技术及其相关光电材料的研发验证及产业化。中试基地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材料生长设备和已购工艺设备的调试贯通,形成多个光电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团队,有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资源向无锡集聚,推动我国短波红外技术及其相关光电材料的发展,满足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提出,下一步,无锡将以需求为牵引,更好将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创新优势、技术优势与无锡的产业优势、应用优势结合起来,将更多创新资源布局无锡、高端人才集聚无锡,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锡落地转化。同时,地方要积极对接、主动服务,为短波红外技术及其相关光电材料研发验证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德芯光电感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匡定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德芯光电感知技术研究院院长方家熊,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龚海梅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相关活动。(记者 过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