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高效合成三维多孔石墨烯晶体膜,是一个挑战
科技日报 | 2021-06-28 20:44:24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研究员课题组以高能电子束作为能量源,利用电子束流的高动能和低反射特,将聚酰亚胺前驱体直接原位诱导转化为厚度高达0.66毫米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晶体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碳》(Carbon)期刊上。

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物理与化学特,被认为是新的战略材料。年来,虽然制备手段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二维石墨烯片的团聚倾向,其在规模化应用上依然存在巨大难题。构筑三维多孔结构石墨烯可以有效防止片层重新堆叠,且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传输与扩散,在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宏观厚度三维多孔石墨烯晶体膜的高效合成仍然是一个挑战。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激光的高瞬时能量可以诱导含碳基质直接碳化形成高结晶质量石墨烯,其在储能器件和电磁波屏蔽等领域能突出。但是激光对含碳基基质的穿透深度较低,导致所制备的石墨烯膜厚度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因此,探索更加有效的能量源,是高能束流诱导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

鉴于此,研究人员采用高能电子束流作为新的能量源,在聚酰亚胺前驱体上成功实现了宏观厚度三维多孔石墨烯晶体膜的高效制备。相比于激光,高能电子束具有零反射、高动能、注入效应、聚焦控制简单等诸多优势,使得电子束有望成为比激光更好的能量源,可以快速诱导聚酰亚胺前驱体碳化生成石墨烯。聚酰亚胺中的氢、氧等成分以气体形式迅速溢出,导致石墨烯具有丰富的三维孔隙结构。研究发现,电子束诱导石墨烯(EIG)薄膜的厚度高达0.66毫米,合成速率为84方厘米/秒,明显优于激光。进一步将EIG应用到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电能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EIG还具有优秀的光热能,可以应用到太阳能光热防冰融冰领域,成功实现了低至-40 °C超低温下的防冰除冰。(作者:吴长锋)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