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银联和财付通试点之后,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越来越成为银行的发力点。11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当前,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用户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在微信完成付款。虽然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如何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夺市场,如何摆脱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依赖、主推自身平台依旧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考题。
扫码之间实现联动
对于商户和用户来说,二维码之间的互认互扫无疑为双方提供了便利,商户只要整合一个二维码便可进行收款,用户打开银行App就可以实现扫码支付,畅通无阻。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工商银行App已支持微信收款码支付,11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通过工商银行信用卡App“工银e生活”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就可以完成付款。在“工银e生活”App展示的交易详情页面,显示的交易方式为“e生活扫银联二维码”,而在微信收款界面,显示的字样为“工商银行支付用户”。
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收款码支付,工商银行不是首家,早在去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就分别官宣在福州、宁波、济南等试点地区开通手机银行扫描微信收款码的支付功能,而这也源自于银行、银联与财付通三方之间的合作。
2017年,银联宣布联合40多家银行正式推出了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首批支持银联云闪付二维码的银行中就包括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
2020年1月,先后有媒体报道称银联与财付通达成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建立全面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2021年8月,北京商报记者使用用户账号测试发现,通过银联旗下云闪付App扫描个人微信“收款二维码”,便可完成付款。
不过,经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虽然目前可以通过工商银行App扫描微信二维码进行支付,但使用微信扫描该行收款码付款这一功能还未实现。根据“工银e生活”App显示,“根据监管要求,收款码功能需要进行合规升级改造”。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虽然仅实现了手机银行扫描微信二维码的单项操作,但此次也算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新进展,因为微信拥有众多的线下场景覆盖,工商银行又是六家国有大行之一,两家机构互联互通较有代表性,再加上双方均和银联有合作,直接实现互联互通也理所应当。
对于当前微信支付与银行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进展,北京商报记者从微信支付团队处获悉,微信支付已与14家银行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具体包括银联云闪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西安银行、福建农信。微信支付团队表示,接下来,微信支付还将继续秉承开放态度,以安全为底线,积极拓展更多支付合作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力场景应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为了争夺支付场景这块“大蛋糕”,为用户搭建便捷支付平台,银行纷纷扎堆推出二维码支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功能大部分兼顾付款、收款、取款等,且支持主扫、被扫,在安全性方面保持动态更新,保障用户账户安全。
例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扫一扫付款”,扫二维码后系统自动进入付款页面,并带入收款人姓名、收款账号、收款币种及附言信息,付款人只需选择付款账户、币种、输入需付款的金额,即可完成汇款信息填写。建设银行推出的“建行钱包”和“二维码支付”产品,具备了该行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多种功能。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推出的聚合产品“钱e付”能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市场上主流的扫码支付功能。兴业银行介绍称,“钱e付”线下支付(扫码支付)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38%,线上支付(App支付、H5支付)为交易金额的0.6%,低于传统POS费率。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二维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力军,在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因为其便捷、用户多以及积极的市场推广,目前占据二维码支付的绝对份额。而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后,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二维收款码,可以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包括非银支付和银行,对用户来说更加便利。银行系的二维收款码目前份额有限,在互联互通后,支付渠道打通,银行可以借此选择合适场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增加支付用户的使用度,提升App的活跃性。
谈及银行系二维码的优势,王蓬博分析认为,银行系二维码也覆盖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触达的场景,例如银行旗下直属的商超、便利店等,在安全性上各家银行的技术手段基本相似。
二维码体系建设
从便利店、商超到餐厅,二维码已经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虽然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在二维码体系建设方面依旧面临不小的难题。
如何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夺市场,如何控制研发成本,如何摆脱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依赖、主推自身平台都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相较第三方支付,“银行系”二维码直连银行系统,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绑卡环节,此外可以直接选择平时的常用卡进行支付,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众多选择。
苏筱芮进一步指出,目前银行系二维码支付存在的短板,一是依托于银行自身App展开,能够调用的场景有限;二是尽管银行拥有众多客户,但其并未养成使用银行二维码的支付习惯;此外银行系二维码的营销活动不够丰富,知名度不及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甚至有本行客户不知道银行二维码支付的存在。
正如王蓬博所言,目前,二维码在小额高频场景里覆盖的广度已经很深,但从用户使用量级上来看,银行系二维码的量级还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很大差距,未来银行应在用户运营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