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12月举行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发出“促贸援助”倡议,旨在提升国际社会对于贸易促进发展的认识,号召发达成员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贸易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使其能够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和WTO的重要成员方,中国积极响应WTO“促贸援助”倡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贸易物资设备等一系列援助举措,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升贸易发展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而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消极影响无疑更为巨大。与此同时,疫情也导致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要素支持的能力和意愿均出现了下降。在增加发展援助乏力的背景下,促贸援助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恰是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主动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广阔市场空间的创新性“促贸援助”举措,是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泥淖的庄严承诺。
以进博会为依托,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为有效推动发展中国家对华出口,中国于2005年首度对非洲25个最不发达国家190个税目的商品实施零关税,之后不断扩大零关税待遇受惠面。2006年以来,中国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2009年11月,中国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逐步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1年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上宣布,将对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在随后召开的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承诺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决定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逐步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建立零关税原产地磋商机制并完善零关税实施合作机制。到2012年年底,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近5000个税目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在一系列零关税举措的推动下,中国自2008年以来一直位居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举办进博会又为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与中国买家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直接放大了进口的溢出效应。
以进博会为契机,推动进口检验标准的对接。中国于2003年应斯洛伐克要求,向其提供一套集装箱检查系统,该集装箱检查系统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此后,为有效提高货物通关速度和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运输业和国际贸易发展、打击走私和贩毒、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分别向尼泊尔、巴基斯坦、埃及、古巴、毛里求斯、津巴布韦、厄瓜多尔、坦桑尼亚、赞比亚、秘鲁、也门、亚美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蒙古国、乍得、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圭亚那、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乌拉圭、卢旺达、吉布提、科特迪瓦、孟加拉国、哥斯达黎加、塞拉利昂、玻利维亚、肯尼亚、突尼斯等国援助了集装箱检测设备,切实提升了这些国家的海关通关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但是也应看到,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对华出口方面仍然缺乏标准的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出口潜力的释放。进博会正好为供给和需求提供了一个“链接”的机遇,我们可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链中端环节转移,推动这些国家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组装,并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实行“绿色通道”快速通关,从而切实推动其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自主发展。
以进博会为平台,提升贸易相关的发展能力。为履行在WTO的承诺,中国于2011年至2014年每年出资40万美元,从2015年起每年出资50万美元,在WTO设立“中国项目”,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在WTO开展实习项目、参加会议以及开展南北对话等,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谈判能力。同时,中国还通过援外培训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能力建设,培训主题涵盖国际物流运输与多式联运服务提升、铁路互联互通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治理能力、装备制造标准化合作、贸易与可持续发展、跨境电商政策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贸易便利化等,有力加强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政策沟通。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中国积极邀请广大发展中国家参加进博会,不仅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参展费用,而且将利用“云招商”“云逛展”“云签约”等线上方式与线下展会相互融合的方式,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切实分享到数字贸易的发展红利,从而激发其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天,贸易无疑是提升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及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促贸援助便是通过“可见、无条件、协调和可预测的”资金支持,解决发展中国家与贸易有关的问题。举办进博会正是中国创新援外实施方式,加强促贸援助力度、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接,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实现赋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