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花海打造赏花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南京日报| 2021-03-16 15:56:44

仲春时节,南京最美赏花季再次开启。近年来,南京开花植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升,从玄武到建邺,从江宁到六合,每个区都倾力打造了吸睛的赏花点,“花谷”越来越多、“樱花大道”越种越长,丰富的花资源不仅吸引南京居民闻香而动,更是吸引外地客前来打卡,也成为南京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南京“花经济”如何继续发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四季花海

全域旅游注入鲜活元素

春节后,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山进入盛开期,满山绚烂,令人心醉。

刚刚进入初花期的鸡鸣寺樱花大道这两天也熙来攘往,身穿汉服的少男少女,拉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成群结队在树下拍照留念。外地网友“怀蓝”在美食APP上发表评论:“樱花还没全开,但樱花茶已经提前热起来,排队等了十多分钟。”

怕鸡鸣寺太拥挤,还可以去新景点看花。长江岸线边,“最长樱花大道”的纪录去年被各个区接踵刷新:长江江宁段19.08公里的滨江岸线上,4800棵樱花娉婷而立;幕燕滨江风光带全长3.7公里的樱花观赏区,5052株樱花蜿蜒旖旎。再过十天半个月,在江风吹拂下淋一场粉色“花瓣雨”,将是南京为游客准备的牛年“新节目”。

这些年对于南京人,赏花已是生活中的烟火日常:春有南理工二月兰、鸡鸣寺樱花;夏有绣球公园的绣球、玄武湖荷花;秋有湖熟菊花展、江心洲粉黛乱子,冬有梅花山蜡梅朵朵,金陵四季花事不断。丰富的资源推动南京“花都”热力值飙升:携程旅游大数据(2019年)显示,南京人对踏青赏花游喜爱程度排名全国前十;途牛旅游网大数据(2019年)显示,南京市入围国内热门赏花游目的地“人气前十”。

颜值变现

乡村“风景带”变“产业带”

近几年,南京打造美丽乡村,“花海”几乎成了“标配”。好风景不仅拓宽了全市旅游资源,更带活了产业带,带鼓了农民皮夹子,带火了一个个乡村振兴的活样板。

傅家边梅园是全省最大的乡村果梅园,被誉为“十里梅岭,万亩梅海”,拥有蜡梅、玉蝶梅、朱砂梅、绿萼等130多个梅花品种。傅家边梅花节已连办21年,溧水区文旅局产业科负责人郭小青介绍,梅花节期间,傅家边单日游客量最高超10万人次,溧水梅花已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形象名片。多年来,“上午赏梅花,中午吃农家特色菜、下午采草莓”的一日赏花游曾是游客的“标准动作”。“游客吃一顿饭就走了,周边农家乐忙完中午,晚上基本上没有人吃饭。”郭小青说,为了把游客留下来,从2017年开始,傅家边梅林增加了赏夜梅项目,并不断提档升级。

游客多了,停留时间长了,梅林中的小村落——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山凹村火了。村民纷纷在自家院子开农家乐、办民宿,在生态发展中寻找“致富路”。村口野香农家乐的老板肖波过去靠外出打工谋生,如今和乡亲们一起回村创业。他乐呵呵算账:“不愁客源,一年忙下来年收入超过50万元!”目前,山凹村的28户村民全都在家门口创业,山凹村成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江宁区谷里街道徐家院村,60亩花海即将迎来盛放期。“等这股寒气过去,花就要开了,到时候村里全是人,热闹极了!”正在收拾花田的村民马吉康停下手中的工作,笑着跟记者打招呼。

曾几何时,徐家院曾因交通不便、缺乏主导产业,村里日渐凋敝。2016年底,谷里街道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出新房屋、拆除披棚、整修道路,并对村里闲置荒地进行整治,结合地貌特点,打造特色田园种植与绚丽花海完美结合的核心景观。从春日里的郁金香到秋天的百日菊,田畔种花种出一片好风景,拉动“赏花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迅速打响了徐家院的知名度。每年花朵绽放时,徐家院日均游客量超万人,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近30万人。

花朵只能看看,村里的效益从哪里来?张溪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富园算了一笔账,从短期经济效益看,一年两季花海的种植管养费用是200万元,却吸引了30万名游客纷至沓来,直接带动了村里乃至全街道餐饮、民宿消费过亿。从更长远的社会效益看,“花海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资产升值,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创业就业的途径。

春风拂过,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的万余亩优质油菜花田也披上了金色的毯子,3月13日,一年一度的高淳金花节又将吸引八方来客。这几年,为期一个多月的金花节,每年都能吸引游客超过160万人次,是高淳全区人口的4倍。“金花之约”的持续火爆,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它带动着地区内交通、住宿、餐饮、民俗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更激活了原本一片沉寂的乡村,促进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统计显示,桠溪围绕慢城开设的农家乐近百家,平均每户农家乐年收入约2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提档升级

“赏花经济”尚待整合资源

经历了这些年的打造,南京的花资源由点连成片,进而覆盖全城,“赏花经济”成为带动乡村人气、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过,对比国内外知名花都,南京“花经济”升级,还需解决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文化注入等短板。

相关专家表示,花期集中、同质化高、资源分散,是南京“花经济”的短板。一到春天,各类“鲜花节”扎堆,同质化竞争激烈,给景区带来不小压力。更值得深思的是,各区的“花海”在拼抢游客,而游客却发出声音:外地人来旅游,希望在南京全市都跑一跑,却找不到全市层面的详细赏花攻略和旅游路线,不开车,去美丽乡村很不方便。散落在各个板块的赏花资源,急需统筹整合。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花田主理人”已经有意识在补短板,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

“原先大塘金400亩薰衣草梯田虽然好看,但是花期短,盛花期不足一个月,导致景点淡旺季现象十分明显。”谷里街道旅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起,街道将种植品种从单一的薰衣草拓展到马鞭草、鲁冰花、孔雀草、蓝花鼠尾草、金鱼草等各类花草配合,成功将花期延长到10个月左右,大大增加了花田的吸引力。

一花独放难成锦。近年来,溧水建成119公里旅游环线,串起全域主要景点和美丽乡村,推动全域旅游。溧水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溧水大力推动旅游资源丰富化,打造梦华苑、南京玫瑰园等多个花景点,实现“月月有花赏”,同时,以花为媒推动全域旅游建设,推出“花季溧水”系列活动,提升“花”的影响力。

南京“花经济”在产业升级和文化味注入上,也有很大拓展空间。放眼海外,在日本,一个樱花季拉动的市场规模高达1000亿日元,从季节限定食品、文创、化妆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樱花文创为例,并不是简单在书签上印几朵花那么简单,从京都到冲绳,不同城市的樱花文创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也被法国人融入了文化与产业的内核。法国专门建立了薰衣草研发机构,提高薰衣草的产量及其产业链的延伸。为了保证薰衣草的品质,法国还成立了薰衣草委员会和香料合作社,负责对农户提炼出的精油进行分级鉴定,确保不同类型的薰衣草精油应用于食用、医用、日用品等,助推薰衣草产业健康发展。

而对标国内热门花都,“花经济”如何嫁接影视IP、网红经济、民俗等资源,都值得南京进一步探索。

专家建议

加强系统规划,彰显地方特色

南京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黄南说,近些年来,每到鲜花盛开的季节,南京的一些街道、景点、园区等都会因为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游玩,赏花、看花、观花、品花不仅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精神享受和消费内容,而且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南京的一些地区有意识地将“花经济”作为地方发展的重点,放大了花资源的综合价值,使“花经济”成为南京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凸显城市魅力、塑造新型城市形象的有效路径。但是,在南京“花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资源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对此,她提出两个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系统规划,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花经济”的发展,其背后彰显了大众消费理念的变化与消费方式的升级。但是,“花经济”的自身投入也较大,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划,就容易因为消费资源的雷同和泛滥,造成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或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对“花经济”的系统规划极为重要。南京市应当根据目前各地方的发展特色,遵循季节规律,有意识地引导南京主要街道、景点、园区,选择合适的鲜花品种,通过高品质的规划设计,将鲜花与地方的生态环境、城市风貌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突出“花经济”的发展导向,另一方面,通过“花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二是深入挖掘“花经济”内涵,拉长产业链。做特做大做强“花经济”不能仅仅停留在鲜花的观赏层面,要让“花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就需要赋予其更深层的内涵,挖掘其内在价值,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完整链条。南京要打破简单看花玩乐的旅游模式,围绕鲜花这个核心资源,“向内向外”双向拓展。一方面,要“向内”凸显每种鲜花的自身价值,从鲜花的历史、文化、特点、功效等方面拓展鲜花的“文化链”,让大众在认识消费、赏花观花的同时得到文化上的普及与精神上的升华。另一方面,要“向外”拓展文化的资源价值,让赏花与文化消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现代农业、特色购物、乡村民俗体验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较长的“花经济”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人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消费者。(通讯员 吴晓波 马丽娜 杨甄 黄筱琦)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